磚混結構干燥室
磚混結構式傳統(tǒng)的干燥室殼體,其造價低,容易建造。但是磚混結構殼體的使用存在一些問題,如防腐性差,殼體開裂等。尤其是殼體開裂,不僅使干燥室熱損失增大,氣密性下降,殼體因腐蝕性氣體的侵入而加速破壞,而且嚴重影響干燥室的正常使用。因此在殼體的設計和施工中必須加以預防。
磚混結構殼體各部分具體設計和施工要求如下:
1、 基礎。木材干燥室是跨度不大的單層建筑,但工藝要求不能開裂,因此,基礎必須有良好的穩(wěn)定性,不允許發(fā)生不均勻沉降。通常采用剛性條形毛石基礎,并在離室內地面5cm以下處做一道鋼筋混凝土圈梁,在找平的圈梁上放一層鋁板或兩層油毛氈作為隔斷層和防潮層,然后再往上砌筑墻體,基礎埋至深度,南方可為0.8-1.2m,北方可為1.6-2.0m?;A深埋可增加地基承載能力,加強基礎穩(wěn)定性,但造價也隨之增加,且施工麻煩。因此,在滿足設計要求的情況下,應盡量將基礎淺埋,但埋深不能少于0.5m,防止地基受大氣影響或可能有小動物穴居而受破壞。具體確定主要考慮地質條件和凍土層深度兩方面因素?;A應盡可能埋在老土上,如果地基表面虛土層較厚(如大于2m),應考慮用塊石墊層等人工處理方法,以加固弱土地基,將荷載傳到下層好土上。為了消除地基土不均勻凍結和融化引起基礎不均勻沉降,基礎埋置應至少低于凍結線以下10cm。
2、 墻體。為加強整體牢固性,大、中型干燥室最好采用框架式結構,即殼體的四角用鋼筋混凝土柱與基礎圈梁、樓層圈梁、門框及室頂圈梁連成一體。對多間連體干燥室,應每2-4間為一單元,在單元之間的隔墻中間留20mm伸縮縫,自基礎到屋面全面斷開。墻面縫嵌瀝青麻絲后表面正常處理,層面縫按分倉縫處理。
3、 室頂。室頂又稱天棚宜采用現(xiàn)澆鋼筋混凝土板,不能用預制的空心樓板。現(xiàn)澆板上為保溫、防水屋面。
4、 地面。干燥室內地面一般分四層:基層素土夯實;300mm厚爐渣保溫層;100mm厚碎石墊層(或石灰、碎石、爐渣三合土墊層);120mm厚150#素混凝土面層隨搗隨光。
5、 殼體表面的防腐處理。磚混結構殼體內表面處理通常分兩層。第一層為防水砂漿抹面;第二層涂刷防腐涂料。干燥室用防腐涂料要求耐高溫、抗老化性能好、附著力強且涂刷方便。